中文|EN

公路交通气象站——破解出行难题,守护一路平安

       每到冬季,寒潮、暴雪、浓雾等恶劣天气便成为公路交通的“拦路虎”。清晨的低温让路面悄悄结上薄冰,车辆驶过易打滑失控;突如其来的暴雪短时间内覆盖车道,看不清路况的司机只能缓速慢行;大雾弥漫时,能见度骤降至百米内,高速路口不得不临时封闭,不仅影响通行效率,更暗藏重重安全风险。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面对广袤的公路网络往往力不从心——不仅难以及时发现偏远路段的结冰点,积雪深度测量也存在滞后性,雾天更是无法精准判断能见度变化。这些痛点,让冬季公路的安全管控与高效运维面临巨大挑战。
 
       公路交通气象站为解决冬季公路通行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安全风险的预判能力与应急处置效率,以数据驱动的方式,为冬季公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实现了通行安全与运维效率的同步提升。
 
 
路面状况传感器
 
       路面状况传感器基于光谱分析技术,集多参数监测、精准测量、安全防护等多重优势于一体,成为实时感知路面状态、预警交通风险的智能工具,为交通管理与道路养护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
 
 
路面状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路面状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谱分析技术。传感器内置发射光源,发射单一波长的单色光线,经过透镜聚焦后照射到路面上。由于路面材质和状态的不同,反射回来的光线强度和光谱特征也会有所差异。传感器内的光谱接收装置能够准确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和波长,并通过内部处理单元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算,最终输出路面状况的分析结果,如干燥、湿滑、结冰等状态。
 
多参数同步监测
 
       路面状况传感器具备多参数同步测量能力,可持续监测路面温度,精准识别干燥、潮湿、积水等表面状态,同时支持水膜高度、冰层厚度及积雪深度等关键参数采集。该设备构建了完整的道路表面状态信息图谱,为交通管理和道路养护部门提供全面、实时的数据支持,为行车安全风险评估和道路运营保障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抗干扰设计,保障数据准确
 
       户外光源环境复杂,强烈的阳光照射、夜间车灯闪烁及其他杂散光,均可能干扰传感器工作,导致数据失真。
 
 
       为有效抵抗环境杂散光干扰,路面状况传感器采用了激光光源与滤光设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仅允许特定波长光线通过,从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能稳定、准确地获取路面参数,为交通管理与道路养护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非接触测量,保护道路完整
 
       传统接触式检测(如检测车、人工实地测量),长期或频繁操作易磨损、刮擦路面,缩短道路使用寿命并增加维护成本。
 
 
       路面状况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无需直接接触路面,即可远距离持续稳定监测路面状况、获取道路信息,既缩短监测时间、提高效率,又能有效保障道路结构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高防护设计,全场景适配
 
防腐处理
 
       为应对户外环境中雨水、湿气的长期侵蚀,路面状况传感器的外壳表面经过了专业防腐处理,能稳定阻隔水分侵袭,从而保障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结构完整与性能稳定,显著提升其耐久性与监测可靠性。
 
 
供电电路保护设计
 
       为保障路面状况传感器在严苛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其供电电路配备了多重保护机制,可有效预防因安装失误或电流异常导致的电路损坏及设备故障。
 
       1防反接设计
 
       直流供电电路配备的防反接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因电源极性误接导致的设备损坏,降低安装与维护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2自恢复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为过流保护提供智能方案,电流异常时自动切断电路,故障排除后自动恢复导通,既提升电路保护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又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故障处理时间,保障供电系统稳定运行。
 
镜头加热
 
       设备内置的镜头加热装置,能有效防止冬季镜头结霜,确保镜头清晰,保障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依然可精准采集路面信息,杜绝因结霜产生的测量误差,维持其全季节、全温域的测量准确性。
 
 
       路面状况传感器实现了对路面结冰、积水等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实时预警,为冬季融雪除冰、雨天行车调度等养护与交管措施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显著提升了道路安全水平与运营效率。
 
激光雪深变送器
 
       激光雪深变送器实现了对积雪深度的精准、自动化监测。该设备集成了自动加热、IP65高防护等级与灵活的传输方式等优势,确保了其在严寒、强降雪等恶劣环境下仍能持续稳定地工作,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与可靠。
 
 
测量准确
 
       激光雪深变送器依托相位法激光测距原理构建核心测量体系。相较于传统超声波及雷达技术,相位法激光测距原理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对细微深度变化具备卓越的感知灵敏度,能够有效捕捉积雪层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冰雪积累趋势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激光雪深变送器的自动加热系统随即启动,有效避免低温导致的测量偏差,确保了极端寒冷工况下的测量准确性与数据连续性。
 
 
自动测量倾斜角度
 
       激光雪深变送器具备自动测量倾斜角度功能,简化了安装流程。安装人员只需按规范完成基础固定,设备便可自动完成角度检测与数据补偿。这不仅大幅提升了安装效率,更确保了设备在安装后能立即投入稳定运行。
 
 
IP65防护等级
 
       在户外适应性方面,激光雪深变送器具备IP65防护等级,能有效抵御粉尘侵入和雨水冲刷,保障设备在各类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为长期户外监测任务的可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光雪深变送器的应用为冬季道路安全、交通管理及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数据支撑,有效降低了冰雪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与交通压力,是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工具。
 
大气能见度测量仪
 
       大气能见度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大气能见度测量仪通过测量一定体积空气中由气体分子、气溶胶粒子、雾滴等引起的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能见距离。
 
 
精准监测
 
       大气能见度测量仪采用35° 前向散射原理,能有效地捕捉气溶胶、雾、霾等粒子引发的散射光信号,避免大颗粒杂质造成的信号波动,提升测量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大气能见度测量仪还采用了红外 LED 光源与专属滤光设计,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在强光直射或夜间复杂光源环境下,能有效解决传统能见度仪“光干扰失灵”的难题,保持稳定的测量精度。
 
全方位防护
 
       大气能见度测量仪采用镜头朝下的安装设计,并配备专用防护罩,形成有效的“防污染屏障”,显著减少探头表面污染物附着,保障仪器在雨雪、风沙等恶劣环境中持续稳定运行。
 
       大气能见度测量仪表面经专业防腐处理,能有效抵御雨水腐蚀,减少维护成本。仪器功耗低,内部电路还具备抗干扰设计,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仍能精准输出能见度数据。
 
 
       供电电路的双重保护设计更是为设备安全“保驾护航”。直流供电电路采用防反接和自恢复保险设计,搭配过电压和电磁保护装置,既能防止因接线错误或电压波动损坏设备,又能在突发故障时自动保护,为持续监测提供可靠保障。
 
       凭借精准的测量与强大的环境适应性,能见度仪已成为交通、气象及环保领域重要的监测装备,为恶劣天气下的行车安全、航班调度及公众出行提供了精准的能见度数据与预警支持,有效提升了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公路交通气象站
 
       激光雪深变送器、路面状况传感器及大气能见度测量仪,可与超声波一体式气象站协同部署,共同集成为一套综合性公路交通气象站,可全面采集包括风速、风向、温湿度、噪声、颗粒物(PM2.5/PM10)、CO₂、大气压力及光照在内的多种环境参数,结合道面状况与大气能见度等关键交通信息,构建起一个对交通沿线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感知的完整体系。
 
 
       公路交通气象站支持4G、以太网及RS485等多种主流传输方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确保监测数据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回传至云平台,全面满足现代精细化气象服务对数据时效性与完整性的严苛要求。
 
 
       公路交通气象站还可以和交通信息诱导屏联动,清晰展示道路关键预警信息,让过往行人和车辆直观掌握路况动态,提前规避风险、合理规划路线,有效减少因信息滞后导致的交通拥堵或安全隐患,提升出行安全性与通行效率。
 
 
       环境监控云平台作为智能管理系统,可接收公路交通气象站的实时数据,并对其进行集中管理,打破了传统分散、依赖人工的数据处理模式,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高效化与自动化运行 
 

 
       相关人员通过专属账号即可在电脑或手机端登录环境监控云平台。平台集成了数据实时查看、历史数据查询/导出、智能预警、电子地图、视频查看/抓拍、智能控制、数据共享、大屏可视化等一系列功能。
 






 
       环境监控云平台为远程监测与设备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撑,助力实现高效、智能的交通运维管理。
 
END
 
       公路交通气象站织就了一张立体化、数字化的公路“安全防护网”。它们通过数据协同与智能分析,将传统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预警与精准干预,让冬季道路在风雪中依然“看得清、判得准、管得住”。
 
Copyright © 2019 山东仁科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1500304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