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小虫体测报仪:毫米级害虫的“准确克星”

      【型号推荐:仁科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KH-CQ),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

       在广袤的农田里,稻飞虱、叶蝉、绿盲蝽等毫米级害虫(体长1-5mm)宛如隐藏在暗处的“微型杀手”。它们体型微小、隐蔽性强、繁殖速度惊人,常常以群体爆发的形式出现,还能传播病毒,例如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矮缩病毒,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传统监测设备在面对这些小虫时,漏检率高、误判率高、时效性差等问题频发,常常让农民错失适合的防治时机,造成严重损失。而小虫体测报仪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
 
 
准确捕捉,小虫无处遁形
 
       传统监测设备在捕捉毫米级害虫时,常常受到大型昆虫的干扰,导致目标害虫捕获效率低下。小虫体测报仪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特殊定制的进虫口结构,就像一个精密的“筛选器”,能够有效过滤大型昆虫的干扰,让毫米级害虫顺利进入仪器内部。在某稻田的对比实验中,使用传统监测设备时,稻飞虱的捕获量仅为实际存在量的30%,漏检率高达70%;而使用小虫体测报仪后,稻飞虱的捕获量达到了实际存在量的90%,漏检率降低至10%,真正实现了“小虫不漏网,大虫不添乱”的准确植保目标。
 
智能识别,提高监测准确性
 
       小虫体测报仪不仅具备高效的诱集能力,还拥有智能识别系统。它能够对捕获的害虫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分类统计。在某茶园的监测中,以往人工识别害虫种类时,由于毫米级害虫体型微小,特征不明显,误判率高达40%。而小虫体测报仪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结合庞大的害虫数据库,能够准确识别出稻飞虱、叶蝉科、绿盲蝽等目标害虫,误判率降低至5%以内,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防治,降低抗药性风险
 
       由于小虫体测报仪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毫米级害虫的发生情况,农民可以根据仪器提供的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避免盲目用药。在某果园的应用案例中,以往采用传统监测方式时,农民为了保障防治效果,往往会加大农药用量和用药频率,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防治成本不断上升。使用小虫体测报仪后,农民可以根据害虫的实际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准确施药,农药使用量较之前减少了35%,同时害虫的抗药性风险也有效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小虫体测报仪以其准确捕捉、智能识别和科学防治的优势,成为了毫米级害虫的“准确克星”。它在稻田、茶园及果园等小虫体害虫多发的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Copyright © 2019 山东仁科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15003045号-18